舍身滚山火
2020.09.03 - 来自:网络转载
在涉县下清凉村,有一户普通的农家民居,民居的门楣上悬挂着一块古朴的匾额。匾心刻着“舍身滚山火,一心为人民”十个大字。落款是中共涉县委员会、涉县人民委员会。时间是 1966 年 4 月。在这个匾额的背后,承载着一个感动时代、感动中国、令涉县人民自豪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 1966 年。早春2 月,北方的天气十分寒冷,一出门手脚冰冷。此时,风华正茂的贺相魁在中国人民解放军4598 部队特务连服役已整整一年。2 月 7 日,连队组织全连徒步到距营房三十多里外的四平台山打靶,当时贺相魁正在患感冒,浑身没劲,连首长叫他在家休息。可他认为,这次打靶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是检验自己射击技术和体能、毅力的好机会,因此他坚决要求参加。首长看他态度坚决,也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半路上,天气突变,寒风劲吹,沙尘弥漫。贺相魁觉得浑身一阵阵发冷,两条腿酸软得抬不起来,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很大力气。他悄悄地向卫生员要了两片药,吞下后坚持紧跟行进的队伍,不让战友们看出自己患病未愈身体虚弱的样子。
眼看队伍就要到达射击场,突然前面有人呼喊:“山上着火了!山上着火了!”贺相魁抬头一看,前面三百多米远的山坡上浓烟滚滚,火苗冲天,火借风势,由南向北越烧越大,烟柱越卷越高,正向附近的上坪山村蔓延。
指挥员还没来得及下命令,贺相魁和几个战士首先冲出队列,奔向火场。
连首长边跑边组织队伍,边跑边下达救火命令和进行战斗动员:“火场就是战场,扑火就是战斗,我们要勇敢战斗,把山火扑灭,坚决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肆虐的山火,贺向魁毫不畏惧,他最先跑到山脚下,顺手抓起一条装沙用的草袋子,想用水湿一下,好扑打火苗。可周围到处是沙滩、石头、砂砾,根本没有一滴水,也不能拎着草袋去远处找水,那样会耽误时间。
贺相魁没有考虑个人安危,他穿过浓烟,爬上高坡,冲入熊熊大火,对着一窜几米高的火苗,用草袋子猛扑猛打,可草袋子很快就烧完了。他连忙解开棉衣扣子,准备用棉衣继续扑火,谁知刚一抬手,一阵揪心的疼痛,呀,原来手指已经烧伤了。山火已经毫不留情地向他的全身攻击,衣服、眉毛都烧着了,浓烟呛得他睁不开眼,喘不过气来。
这时候,在上方几米远的地方还没有火,他完全可以躲到安全的地方,但他没有这样做,他选择了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一片片地滚,一片片地压。当滚到一块草特别多、火特别旺的地方,他想让战友都来这里扑火,刚站起来喊了一声“啊”就喊不出来了,眼前一黑,栽倒在熊熊烈火中……
当战友们赶来把他身上的火扑灭,他稍微清醒一点后,连忙对战友们说:“不用管我,快去救火。”他想挣扎着起来继续去扑火,可怎么也起不来,随即又昏了过去。直到战友们把他抬到安全地带时,他才勉强睁开眼睛,吃力地说:“扶我……救火!”战友们告诉他:老乡们都来救火了,山火已经扑灭了,他这才放了心。
贺相魁救山火被严重烧伤,烧伤面积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军区医院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北京军区党委给他荣记一等功,授予他“灭火英雄”光荣称号。中共涉县委员会、涉县人民委员会召开大会,表彰他的英雄行为,号召全县共产党员、人民群众学习他的英雄事迹,并向他家颁挂了匾额。
- END -
碎在玉米里的日子

入冬以来,二姑一直在自家的庭院里脱玉米。庭院很宽敞,两层的小楼坐西朝东,清晨的太阳一露脸,整个院落就暖融融的。 […]
我在学生时代到英雄部队学军,聆听英雄做的报告题目是《毛泽东思想指引我战胜火海》;1973年我们又一同参加了唐山地区召开的“学习毛主席哲学思想先进分子表彰大会”散会后,我要求英雄给我签字留念。虽然几十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忆犹新。向贺相魁英雄致敬!
我父亲就是这个部队的,我也见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