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隘门口

2020.08.26 - 来自:网络转载

早听说湖南省新宁县水庙镇有一个险要的风景点,见到的时候还真是没有失望,从水庙镇的石门进麻林、黄金乡,转一个弯我们立即就见到一个山谷的入口,像极了一道宅院的大门。这就是隘门口。
       门的左侧是一扇峭壁,天然形成的,是一道不规则的石面,好象是刀砍斧凿而成的,风吹日久的石面上面一层褐色青苔,象斑驳脱离的漆面,默默地告诉着人们它经历过的苍桑岁月。沿线的石壁有二百多米长。

       公路下面是灌木丛夹着的一条小溪,水不太大,能清晰地看到溪底的石头,不再看石壁的目光立即迎来一种清新。山风吹过,倒忘记了是在一处险地。入山的右边的山上是一片杉木,青翠,枝丫长得很密,看不到林里,抬头也看不到顶,只是见到山顶的树连着白云,似乎林与天齐高了。
       从门口进来,很容易就想起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进入桃花源时的片段描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也确实是这样,隘门口是两个瑶乡麻林、黄金进出的必经路口,山里稀疏地住着不少山民。
        沿溪而上,不时会看到低矮的小屋修建在水溪旁,这是当地人的香房,采来山上的特殊的香叶、树皮、树枝、竹心等集中在这里,利用这里水能做成香粉加工成求神拜佛的香,隘门口做的香容易点燃,味道清新,曾经是佛香的重要供应地。
       隘门口除了溪里的水,两旁的山石中间,随处都有可能冒出一眼水来。路边上时不时还有一些用竹子架成的竹涧,把水引到路边,方便行人口渴的时候能够随时掬一捧来喝。从石缝里流出来的水,仅仅经过竹涧,没有污染,捧一口,入口甘甜,喝惯了加工后的山泉水,喝一口天然的泉水,那一股劲,仿佛把整个山也融在一起了。

       隘门口的水好,当地很多人磨豆腐的时候专门来取这里的水。当地有一个说法就是石门的豆腐,隘门口的水’,就点出了石门的豆腐之所以能够鲜嫩,与隘门口的水是分不开的。曾有一段时间,石门村有专业打豆腐的,豆腐在附近的乡镇卖得特别的火。每年春节的时候,三五十里的乡村的人专程跑到石门街上来买豆腐做‘猪血丸子’。
       隘门口因为只有一个狭窄的通道,曾经被称为湖南省新宁县八峒瑶乡的第一个天然屏障。其实身临其境地通过这里,我第一个念头就记起了小时候看过的《说唐传》中程咬金扛着一把板斧横立在路中间劫皇杠的场景,“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在这天然险地,一进来只要堵住路口,那就只得任由山大王的摆布了。也因此清朝起义的瑶民领袖雷再浩哪怕是在起义失败后也是凭着八峒瑶山山高林密、悬崖峭壁的天然险地坚持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才会被俘。

       现在的隘门口依然是进入麻林与黄金乡的必经之路,解放后新修的公路虽然现在还显得有点窄,瑶乡已经能与外面自由畅通的沟通来往,不再是封闭的山区。但是隘门口独有的自然风貌却依然象是一个着古装的都市人,保持着特有的气质,坚守着自己的使命,守卫着瑶山。

- END -

318
6

年是什么?是民间传说故事里吃人肉的猛兽;是大年夜的爆竹和春联;是正月初一穿的新衣服;是拜早年时接到的春节红包; […]

谢谢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