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听雨
2020.08.25 - 来自:网络转载
去冬到现在,阴雨天特别的多,偶尔天晴了,倒是让人觉得稀奇。
这次,四天来雨不停的下,时大时小,好在我们这属于山区,只见溪流的奔涌,不见汪洋的滔滔。
午夜我又被淅淅沥沥的雨声敲醒,时而滴滴答答,时而稀里哗啦。夜风掠过,树叶裹着的雨水洒落,于是风声、雨声、落叶声交织一起,呜咽着,啼鸣着,哀嚎着……
于是我又担心起家里小池塘里的鱼来。
上班后的闲暇,我就回到家中搞点小劳作,种了一亩几分地的玉米,养了半亩塘的家鱼。一是图个健身,二是不为忘本,三是为了自己这张好吃的嘴,第四呢,父亲去冬过世,母亲一人住在家里,趁着回家照看玉米和鱼塘,也让母亲感觉儿子也时常在她的视野里。
这连月的夏雨,我就回家得更勤了,日间每天至少两次,有时半夜也驱车而归。
这晚雨太大,实在不便于骑行,只好任雨声潇潇。水激鱼跳,也只能空担心着塘里的鱼是否被急水冲到沟里去。
前几天的那一场急雨,就有鱼四散逃逸,池塘外的水沟里“哗哗”的响。因见着一条花鲤鱼,除了我的小池塘,自然还有邻居们的,也养着家鱼,但他们没放养花鲤,于是判断着是自家鱼塘的小家伙们耐不住寂寞而“户外”了,于是拿来网兜,强行把一部分驱回池塘去。
因为雨水太多,今年的玉米病害也多。往年玉米只要往地下一种,施足了肥,秋后就有着鼓囊玉米棒子的收获。然而今年的玉米,在苗期就起了虫,据说还是从越南那边传过来的。虽然杀了虫,但在苗期时受到了伤害,先天不足,阳光更不足,棒子自然不足丰满。
稻子更是凄惨,一插下去就在雨水了浸泡着。据邻居老哥说,老天不照应,小虫子也勤于作梗,禾苗还在秧田里的时候,就杀了两次虫了。移栽到大田里,那禾苗还是病怏怏的,没几天就起了钻心虫。老天稍一放晴,就要杀虫,已经三次了。这不,又起了纹枯病了,稻叶枯黄,但杀虫的天气都没有,这样下去,只怕还要杀虫两三次,才不至于失收。
好在小镇上有的是米店,就算少收那么三五斗,百姓们也不至于忧心着饿肚子。
“民以食为天”,既然不至于饿肚子,老天爷您就任性地下吧。路面基本上是硬化的,不至于泥泞得难以行走;房顶是水泥封的,而且绝大部分的房顶打了雨棚的,不至于屋漏——既如此,老天爷您就使劲的下吧,下吧!
雨声时大时小,我在时醒时梦的虚幻里,鱼在跳跃,干瘪的玉米棒子阴沉着脸,枯黄的禾稻在哭泣……
这风雨,又有几家欢喜几家愁呢?
- END -
一片假树叶

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树叶》里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个病人躺在病床上,绝望地看着窗外一棵被秋风扫过的萧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