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是万恶之源
2020.08.17 - 来自:网络转载
写作缘由:生活在当代社会,对于一部分的农村家庭,虽然谈不上富裕,但至少还能有口饱饭吃是最起码的标准,可能也是作为文学作品,或多或少有些虚构,但我们否认同时也是一部分现实生活的写照。
因为需要了解时代及作家的缘故,让我接触到了这篇文章,不得不说,确实有些话想说。
在那个时代的中国,人们生活困苦,尤其农民,生活极度艰难,每天的吃饭都成了问题。在这片文章当中,首先你对题目或多或少有些疑问,哪里会体现出一个女人的悲剧?直到看了文章,你才明白,悲剧的地方太多。
一个女人,一位母亲,我无疑认为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虽然一定时期内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庸,没有一定的自主权)。生活在极度贫穷的家庭,她要支撑起家庭,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叫做周四嫂子,谈起她自身,也是那个时代无数家庭的写照,她的父亲早死,跟着妈到了后父家,遭受了无数的毒打,在她十一二岁的时候,就给了人家当了童养媳,也就是周四家,婆婆公公在的时候也是少不了一顿毒打,等公公婆婆去世了,身旁这个男人又很小懦弱,没有一个主见。而她自己本身也很勤快,生活勉勉强强能够吃上一口饭了,因为要交地租,又有三个孩子,小的在怀里抱着,最大的也就刚满八岁,也是等着被喂的年纪。丈夫看到家里如此穷,又没处打工,在街上卖豆子的时候听到了“吃粮”这个事(在这里,“吃粮”指的是当兵),当兵在周四看来不仅有“补贴”而且能吃饱肚子,是最好不过了,同时,他也想投机倒把,领了钱中途跑回来,不成想,这样的出发点是很好,可是事事那能都随他愿,现实确实如此残酷,不仅周四嫂子没有领到钱,反而周四丧了命。在周四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周四嫂子是不同意的,谁知周四“擅自做了主张”(文中没有明确提到怎么去的,肯定的一点是周四是不情愿的),为此,因为被抓,周四嫂子为了周四来来回回奔波,在这个途中,我们看到了人性许许多多的一面,穷就是没有发言权,也没有能力去做一些事。让我感慨最深的便是,周四嫂子在来回奔波后看到自己的男人仍然被杀,那种叫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望,怀里还有吃奶的孩子,家里还有两个小孩子等着吃饭,一切在此时显得那么无助。在搭救自己男人的途中,碰到的人,那些人说话是那么犀利,说话是那样毒,自己还得求他们,可是他们的眼里只有钱,是呀,只有钱。
想想虽然自己的男人没有任何本事,但他是当家人呀,没有他天都塌了,曾经活生生的一个人,并没有犯什么罪,被关押,现在倒在了血泊中,而她能做的,只有守着尸体哭,她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贫穷已经快要逼死一个人了,她想过卖女儿,可是一回到家,看到可怜的瘦成皮包骨的娃娃,咋能忍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那个母亲怎么能够眼睁睁把女儿卖掉?不过,我们不得不看到现实。在描述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每当生活刚有点起色,然后就又陷入绝境。写到这里,作者为他们安排的结局是,怀里的孩子因为长期跟着周四嫂子奔波暴晒死了,她把自己的女儿推下了悬崖,她也跳下了悬崖,或许她觉得这样才能解脱。
看到这里,在想,或许她也可以守着她的女儿长大呀,生活会好的!会好吗?谁知道呢?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在这里反应最多的,便是穷这个字。
对的,我们无法选择出生,所以也无法否认生活的一部分自己是没有选择的权利的,无论是继承财产还是独自打拼,或许的生活很好,又或许他的生活很难过。谁不想要好的生活,谁不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可问题,有些东西,我们没有,即使拼死拼活,也是可怜的很。看到这里,想到自己,或许无论到哪里,大家眼里的我是个沉默的人,不愿说话的人,因为可能在一定场合我觉得自己还没有到说话的时候。有些人恨不得把有钱的人捧到天上,而我却愿意先在地上待着,金钱决定话语权,我从来不认为脾气好的人,他们真的很开心,所有的事物都要达到平衡,他们的心灵有多受伤,有多难过,可能也体会不到。不是说有多物质,只是觉得,有物质挺好的!
- END -
真正的朋友:缘于品,敬于德,久于情

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很多人,有的人相处起来特别愉快,而有的人则相处起来很痛苦。 每个人都在寻找朋友,其实真正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