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被 632分考生报考是怎么回事?

2020.08.17 - 来自:网络转载

推测这名考生可能是农村家庭,而且是很少见的偏闭塞农村家庭。在小县城生活了十八年的我,见过少数这样的学生:他们要么从来没玩过电脑手机,要么只有极其有限的使用方法,几乎就是打游戏。除了单纯的娱乐自己,他们不认为手机电脑这些电子产品有别的什么作用。我农村的表弟就是这样,他现在读高二,手机没存几个电话,家里人甚至都联系不到他,除了打游戏,他甚至连4G流量套餐都搞不懂是什么,对于各种他唾手可及的其他信息,他一概不知,也从来不会去思考这些东西对自己有什么用。像我的表弟,家里人只觉得他还小没主见唯唯诺诺,但是和他深入交谈过的我才知道,这种人的世界简单到了什么地步。反正在我的眼里,他就活的像个机器人,他有限的朋友也有好几个像他一样。

于是许多像我表弟这样的农村孩子就成了这个样子:他们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基本为零,连学校里填表都让他们头大,除了考场座位表和成绩排名,他们对学校里、大街上、家门口贴在墙上的东西一点都没有兴趣,哪怕上面有他在图书馆借书不还的公告。直到高考结束,一本志愿填报书扔在他们面前,他们连学校和专业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翻来翻去,半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没发现这本书怎么用。别人都全家一起研究去哪里读书一两天了,他们连自己能报什么学校都不知道怎么找。各位不要惊讶,我有幸和这样的大神做过同学,知道他们高中三年怎么过来的。

再讲这位632分报三本的同学。我设身处地想了一下,把我换到他所处的环境。首先,985211一本二本三本这些基本概念他估计是不了解的,也许是听父母说,家里哪个亲戚小孩去年也考了600多分,去了什么电子科大,于是他意识到这个电子科大,是一个像他一样600多分的人该报的学校。于是他开始找,却发现这电子科大貌似不止一个:电子科技大学就不说了,成都学院和中山学院是什么东西?他大概只看到了同城的两个大学,中山学院估计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这个时候,换做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马上这么想:这两个学校不一样,但是肯定有关系,我得搞清楚自己要报的到底应该是哪个。这个时候自然就会百度一下,马上出结果,然后填报电子科技大学。

但是这位同学,也许还有我表弟,显然不会这么想。既然都连学校都会搞混,显然是没有百度一下的,那么自然,前一步的思考肯定也就不存在了。这时候各位估计又要惊呼了:既然都发现了电子科大和电子科大成都学院了,怎么可能不会去想自己该报哪个呢?对不起,还真的有人不会去想。志愿填报的大部头书已经把他们看到头大了,再去细想两个学校的差别对他们来说更加痛苦。这个时候对信息的不敏感就体现出来了,这名考生极有可能是选择在两个学校里随机抽一个,作为他痛苦的志愿填报过程的结束。

这就是一个对于信息极度不敏感的人的日常,我见过好几个这样的人,无一例外都是从小就与信息社会脱节。(这里说的脱节不一定是从小到大没接触过电子产品,也可以是对信息社会认识极其有限,比如有家长认定小孩子用电脑必然就是打游戏)这种人如果不加以引导,注定是要被现代社会所淘汰的。

- END -

1,137
2

六尺巷,和睦谦让的内函

猴年春晚开播赵微歌唱的《六尺巷》后,新春佳节近几天坐落于桐城的六尺巷可以说受欢迎,全国各地游人接踵而至,以至每 […]

谢谢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