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掉上海300万房产回老家千里寻爱,结果啪啪打脸

2020.08.17 - 来自:网络转载

那年,我28岁,毕业落沪,上海有房,陆家嘴金融男。

可我,每月有沉重的万元房贷,每天很累、事多、很烦、老出问题、天天开会,苦苦挣扎的销售民工而已。

一到家,只想吃鸡来消除疲劳。

平时大路上都没什么行人,一进地铁就很多人,人都禁锢在建筑里。

每天钻入汹涌的世纪大道,一趟趟6号线开过来,如果地铁上的人都变成了丧尸,要怎么办呢,会不会让地铁永远开下去,如4号线的环路?

有人说,心情不好时坐4号线。冰冷的座位、寒冷的漏风、无尽的人流,心情会好?

当初来到大上海的豪情壮志被生活磨平殆尽,上海的房价抹杀了年轻人的理想,但真正抹杀了年轻人的,是收入低微带来的无力感,而上海让你更加切身实地体会到了。

我的高中同学不是公务员就是老师医生。在家乡,公务员、教师和医生是三大好职业之最,那可是全民考公务员。

家里让我妹妹考公务员。的确,公务员过得很好,惬意。单位里有食堂,不像陆家嘴的高物价,吃碗面30块以上;出门就办公,不用挤地铁,通勤至少一小时;甚至有的前辈们可以迟到早退,在办公室吹着空调看剧唠嗑(我见到的是这样)

家人一次次催我回家,我逐渐动摇,关键原因是找不好对象。

  • 朋友圈里的女性,有的总是发着心灵鸡汤,或负能量,或芝麻大小平平淡淡的事都要发个动态,要她有何用,听念经么;
  • 有的潇洒的一刚,各种网红吃喝玩乐,大眼尖下巴P过度脸,本来就没钱,我怕妖艳贱货要买买买吃穷我;
  • 有的,一开聊就那么傲娇,特别高冷,打扰了。
  • 上次介绍个初出茅庐小妹妹,别一听我有房,就两眼放光全表现在脸上哟喂,想我还是想房啊,八字还没一撇就想到结婚了。

这样的“新时代女性”,怎么能当我背后的女人呢,古语有云,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妻贤,则夫祸少。

不说成为贤内助,总得不添麻烦、开源节流吧,但我看不出她们的格局和眼光。我们男人也想要关爱,工作那么忙那么累了,不能我正失意处,她不提供情绪价值,还像赶不走的苍蝇一样嗡嗡吧。

至于找个什么部的,或者家里有矿的女生,兄弟我找不到啊。

还有,太忙了没太多时间去遇见、约会。

咬咬牙,下定决心,卖房,辞职,回家。

那年,我28岁,手握300万,风风光光、大摇大摆回家去了。

一遇见人,每个人都要问我:在上海读的985大学,怎么跑回家工作了?

问得多了,对于有些目光,心里默念:关你屁事。

不过,过得还是很爽歪歪的。

家是个四五线小城,回家先买个三居室电梯房,一草一木热火朝天搞装修,也不用想着在上海想安水循环处理设备,花费不到80万。

看看行情,玩玩股票,不亦乐乎。

玩久了也不能不务正业嘛,工作就有稳定生活,面试了几个单位,无法形容,最后进了朝九晚五的体制。

然而,事实远不如想象。

1.相亲了一茬又一茬,不太顺利。

虽然有被人称之为“浦东小张震”,有时照照镜子觉得自己挺帅的,可我最多觉得自己不丑。

不知咋回事,可能我要求太高,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总是遇不上让我动心的。

  • 有一位,第一次见面吃饭,她一直在看手机,和她说话,她就动一下边看手机边回句,我不说话她就一声不吭,那好吧。
  • 有一位,我说什么都要很强势很固执的反驳,不赢不罢休,那好吧。
  • 有一位,一加微信让我发照片,你不会看我朋友圈么?我还没找您要照片呢。于是,我发了个理发小吴表情包,对方再也不怎么搭理我了,我:???
  • 有一位,问我会开车吗?我说有驾照,没车。遂发现被删。
  • 有一位,周一聊到一半,周四无缝连接,你咋不解释一句现在才回呢。你又不是前一晚故意不聊完,第二天再找我。
  • 有一位见面感觉到了,但微信对我爱理不理的,七夕时居然收到她消息:这么重要的日子,你怎么不理人家?
  • 有一位,第一次见面查户口呢,问得细的不能再细,大姐你是十万个为什么么,我们走了个红绿灯不到吖。

原来天下相亲都一样。看惯了上海街头的美女,宁愿看美的千篇一律,也不想看丑的花样百出,胸倒是可以一看。这位,脖子和脸粉涂得两个色号;那位眉毛好怪,后来才知道纹眉小姐姐技术不行……

还有的听我聊以前的工作,要么装都不愿意装好好听的样子,还盲目蹦出“好厉害”的字眼。

有一位美目盼兮女子,进展还行,一起看了《前任3》(我也不知道第一次约会为嘛看这个,可能太火吧,看吃芒果那里她貌似落泪了?这段这电影好尴尬)、《闺蜜2》,但是下次别说想看《爱情公寓》了,虽然豆瓣评分比《闺蜜2》足足增长两分。就没人和我探讨《权力的游戏》嘛。

2.貌似工作也不喜欢。

工作没有挑战性,一身技能都荒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一花一草一菩提,一抖腿,一天就浑浑噩噩过去了。

这种工作,就是内耗,并没有创造新价值,还得是不可或缺的工作。

做着各种杂活,丝毫没有技术含量。

“官本位”思想,官大半级压死人,没有上升空间。

同事的工作能力也很捉急,内斗很强,效率低下。

感觉自己就如温水煮青蛙,我怕自己慢慢习惯废材。

不想过这种一眼能望到熬到老的生活了。

渐渐感觉环境压抑,每天工作不太开心。

下班无事可做,深夜寂寞到发狂。

总感觉,对不起自己。

3.生活不想要眼前的苟且

我不能每天和见不着的朋友吃鸡农药了。

我也不会混迹于打牌和搓麻将。

我又不喜欢天天刷剧。

去奶茶店、甜品店,价格和上海差不多甚至要贵,还不好吃。

买了十块的章鱼小丸子,都是白花花的嫩面粉,章鱼呢?

火锅和在家煮一样味道,吃个海底捞,我都要跑去省会。

哦公交同样两块。

于是去电影院,情人和家庭的日子就人山人海,检票口前排起长龙。

开映后,求说话声音小小小啊。

去电玩厅,九点就关门了,币还剩好多啊。

晚上打的就过个桥,司机要多收费,呃。

这里没有生鲜、水果、鲜花的电商。

这里很难找到好玩的娱乐项目。

我能公交或走路去的就一个公园,哪里有个蚂蚁窝我都知道了。

以前在上海很想念家乡小吃,现在反而提不起兴趣了。

像田子坊的风情,老家也可以开发这种建筑景点啊,没有需求,没有消费,没有办事效率。

用户下沉的APP,我只看到了让闲的人有手机可刷,我只看到了无精打采和烟雾缭乱。

最重要的是,本来就圈子太小,能新认识到的同龄人很少,周边没什么多共同话题、兴趣相投、聊得很来、相处很愉快的朋友。

觉得身边人聊的都是一些生活琐事,聊得很来的,都去五湖四海了。

尽管在上海焦虑,没有归属感,反而在家有些被包裹着、挥之不去、侵入骨髓的焦虑和孤独。GO OR DIE,我至少要GO,才能放心。

那年我奔三,我已经30了,不,我才30。和家里真诚而深入的沟通后,安顿好爸妈,嘱咐好妹妹,新心境重新杀回上海。

在上海,能遇到形形色色不一样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闪光点、不同的人生。

在上海,能接触一群有才华的人,工作虽辛苦,努力的氛围却很好。

在上海,多尝试,多体验,你看到什么都不会惊讶。

在这里,十里一公园,百里一商场,各国美食应有尽有,随时随地骑共享单车,蜘蛛网地铁四通八达,各种趣跑、看各种展、逛各种馆、欣赏各种演出,玩个密室逃脱剧本杀……脱离了保守和单调,更丰富、自由、开放,有爱有新奇。

你能找到最好的医疗、最好的餐厅、最好的公共服务、最好的活动、最好的解决事情的方法。

但在这里,你必须非常努力,否则就是收入与消费严重不对等。

既然我想享受中国最开放城市的好,我就得逼自己,让上海推着我往前走。

有个回家有了很好工作的同师门,在学生生涯最后一次导师聚餐时问,我需要怎么做来尽量与大城市少脱节呢?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的确,在家,我们能过得很好,朋友圈里一样的偶尔吃喝打个卡,很惬意。

有舍有得,挤挤地铁也没什么,我可以继续翻翻订阅号、思考人生。

见识过大城市的好,我选择魔都上海。

每个人都不能是一座孤岛,柳暗花明又一村。

躺在我朋友圈好几年的小学妹,偶尔刷到她奇奇怪怪小女生的朋友圈。

我们有过一面之缘,感觉挺乖巧文静的。因为找我共享百度网盘资料包,又聊上了。

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讲究又不过度,聊天轻松无压力,每天天南地北海聊是会习惯的。

我:你为什么叫依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你不会舍不得离开家吗?

她:那你舍得离开家?前面还有北冥二字,依依也有别的意思哦,素心久依依,网络一线隔,使人夙夜依依。

我:那我们周末约?

不,

明天约。

- END -

495
3

出了市区,摩托腾云驾雾般疾驶起來。 脚底是一条宽阔的沥青路,直达50内外的青木镇。尽管才六点,但天已擦黑,又飘 […]

谢谢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