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那一年

2020.07.03 - 来自:网络转载

那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那一年

我在村里的小学上四年级,学校为了帮助汶川而征集捐款,那天正值邻村一年一度的大集会最热闹的一天,摊子从村东头摆到西头,戏台子、马戏团敲敲打打很是热闹。晌午放学回到家,我给爸妈讲了捐款的事,学校让每个老师捐款五十,学生只能捐五毛到一块,不能捐多。爸爸说没关系,多给我两块,捐三块钱,要是不让捐就看哪位同学捐了五毛,就把那两块钱给其他人分一分捐出去。(当时我们村里也进行捐款了,每家按人头算,一人标准捐款五十,上不封顶。)

当时的我玩心也是很大,拿着家人给的三块钱加五毛钱的零花钱就去了集市。集上的旋转木马、碰碰车、游戏机、漂亮的衣服使我看花了眼,可是什么都不能玩,我要留着钱捐出去。走着走着,看到了烫串儿,我实在忍不住了,便五毛钱买了四串吃的津津有味。吃完准备摸摸我要捐出去的钱然后去上学,结果发现钱没有了。(为了控制住自己不被集上的东西迷惑,就把我的零花钱和捐款的钱分了两个口袋装。)我急得快要哭了出来,赶忙往回找,一路便走回了家。路上碰到了骑着大陽摩托要去我姥姥家的爸爸妈妈,他们问我咋了,咋不去上学回家跑。我没敢告诉他们我丢了钱,毕竟对于当时的我丢了三块钱可就是大数目了,我怕挨打啊。便说没事,就是书落家了。

我希望能在家里的犄角旮旯(床底下、大理柜总会有一不小心滚下去的硬币)里找到硬币凑到五毛钱,可是我翻箱倒柜也只凑到了四毛。(可能那段时间我在犄角旮旯里凑钱太勤了叭。)我就求助正好来我家的奶奶,求她给我一毛钱,可能是因为重男轻女的原因吧,她一毛钱都不肯给我,即便我拽着她的衣角哭的眼泪汪汪。

我心怀愧疚得拿着四毛钱的毛嗑去了学校。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捐款,我去的晚了些,班里已经由老师组织同学排起了队捐款,我路过讲台,偷偷瞄了眼捐款花名册,名字和捐款数额对着,最低捐款都在五毛钱。谢老师看到我迟到了,便不耐烦的催我去后边排队。我手里紧紧的攥着那四毛钱,使劲挤着,期待着他们能生出来一个小孩儿,这样我就凑够五毛钱了。看着队伍越来越短,马上就轮到了我,张同学跑上了讲台告诉老师她再捐五毛钱。老师满脸笑容对着全班同学大声夸奖张同学已经捐了两块钱了,希望同学都向她学习。我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我猜测她应该还有钱,便慌张的找他去借钱,哪怕借给我一毛都行,我向她表达了我的窘迫,可是她拒绝了我,说罢又把手中的一块钱捐了出去。

我走上了讲台,把四毛钱摊在了老师的手里,谢老师戏谑的语气对我说,那一毛钱是买了个辣条吃吧。我立马反驳说不是的,可是又没办法解释,便低下头走下了讲台。我刚坐到座位上,就传来了一声“张xx同学又捐五毛钱,已经捐了三块五了”。

我永远记得那一天放学,全校师生围着捐款榜单的场景。全校四百多学生的名字都被写在了上边,姓名、班级、捐款数额一一对照,按捐款数额从高到低排列,捐款五毛钱以上的名单写在红纸上,五毛的写在另一张白纸上,张同学作为全校捐款数额最高的学生被写在红纸上的第一个也是最高的位置。(她后来好像还捐钱了,总金额应该是八块,当时我无地自容,没太敢仔细看,而且太高了,个子小看不清哇。)而我,是全校唯一个个捐了五毛钱以下的学生,自然,名字被写在了白纸上最后一个。大家对最高捐款金额的好奇心过了之后,便好奇哪个人捐的最少,而我的名字就成了全校师生的笑柄。他们的语气和眼神使我看起来像过街老鼠。(众多学生对我的嘲笑中还夹杂着好几位老师对我嘲讽的眼神。)

整件事,是我咎由自取,我弄丢了父母的好意,胆子小不敢给父母说。我也失去了在同胞有难之际帮助他们的机会。

整件事,像烧红了的铁烙在我心上留下了疤。整整十二年都不敢揭开。

没过多久,我转了学,去了镇上,再也没回小学看过一眼,和小学同学也失去了联系,我还是怕,怕那段回忆。

至今,我都感觉惭愧,愧对了困难中的同胞。我丢了三块钱,同时也丢了心。所以我才想帮助更多的人,想要狠狠地把自己全部都交出去,只因为我想要弥补当年的过错。可能我还是自私吧,出发点不是纯粹的“为人民服务”,竟然是安慰当年的自己。

这件事说出来,就代表这篇回答永远不会取匿了。(也或许有一天,我做了到了和韩红老师一样的时候,才能勇敢的面对那次的四毛钱吧。)

- END -

1,023
3

感悟生命的价值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每当听到这首令人感动的歌,我仿佛看到了绿色的小草,看到了那坚强 […]

谢谢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