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扇亭

2020.08.10 - 来自:网络转载

长风公园2号门以入,先过一步道。两边所植花木,高若参天,低可探手,层层掩抑,宛若自然丛林。

走过步道,左斜上桥,两侧顾盼,银锄湖支流似是而非地隔绝着城市的味道,虽然常有赛艇队员的训练,却也常见闪着艳影的波光和招摇人心的水草,夏天七点以后再来,说不定还能邂逅一船的星辉。过桥可望牡丹亭,更左转,为一塑胶打造的百姓健康路。我近来每天就在这条路上来回走上几圈,不失为一天中最惬意酣畅的时光。

公园就是如此,无论面积多大,甚至如长风这种抱水堆山的,并不能真的纯任自然,也不能如拙政网师那样作城市山林貌,总是在实用中,尽力端出一个花木超然的样子来。这调子若比之古人,则与陶谢风格略近,分明也是世俗的富贵或挣扎,分明也摸着女人的袜子或渴望变身女人的鞋子,却不忘记山林田园的意趣,相比课本上“山水田园诗人”的一语偏颇,我倒更喜欢鲁迅说的:“‘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更加抑扬,更离真实。譬如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性交。”(《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真正纯粹高岸深谷,不污犊唇的隐君子,俗人又是怎么知道他们的行迹的呢?

沿着塑胶路走到头,是枕流桥,过桥再行几步,则直面开阔疏朗的银锄湖了。若在平时,或素月分辉,或凌波听雨,自可由人真情真性地来演绎。但前几天晚间来此,忽然想,若在塑胶路的一半继续往左走岔道,会通向何处?这一实践,就来到了扇亭。


扇亭很小,不用高空鸟瞰,就能大略看出是一个约45弧度的扇形小轩,以“亭”目之,或许设计者就是想突出它的不起眼来。外面看,背林面水,飞檐射月,倒也不失为一派世外隐逸的风流,避开了大妈们的广场舞,也落了个无人问津。一入内,白墙红楹,略无他物,既未见令人会心击节的对句,也没有雕琢素雅而不失灵动的窗格。平心而论,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内涵,不过至少也还没有抽烟喷沫的大爷们在这里谈论天下形势。

这扇亭,真活该远远地被扔在公园的东南角落里。像不像一个怀才不遇的读书人?

可说到读书人怀才不遇,我发现,这只是用惯常的成语而已。一加反思就省悟,这话实属小半自嘲,大半自欺,“不遇”或许不甚假,但也不全真,能传下只言片语的秋士,略考生平,多半也都是有个一官半职在身或者本就家财万贯的人,充其量被贬了几道或者懒于买官而已。若真不遇,无权无势又无财,拿什么去影印自己的作品?后人又是怎么知道他的“不遇”的?至于“怀才”真否,则实属无可考究了。这样说来,这扇亭,反倒是较为真实的一景,就在这被嫌弃的一个角落,外观高古,内在有多少陈设,也都只是自己心里有数。默默无闻地在这个也是一分为二的公园里占据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远离广场歌舞和烟酒纵横,望月摘星,享受只属于自己的远逸。

若有一天能将内部也装潢一新,纵然偶然经过的游客仍然漠不关心,甚至嗤之以鼻,扇亭也无需太过在意了吧。

- END -

1,070
0

专治各种想不开

01 失去的东西,有必要去追讨吗?  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不必惋惜,更不必追讨。 0 […]

谢谢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