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赏牡丹
2020.08.07 - 来自:网络转载
每年三四月时,很多旅行社会打出“洛阳牡丹游”的牌子,所以,赏牡丹成了这时去洛阳的主要理由。
我们到洛阳时还不到六点,天刚微微亮。进入牡丹园时,照例导游要介绍有关牡丹的品种以及特点,什么大红,二乔,豆绿,焦红……在简单的介绍中已经有很多游人落伍。他们顾不得知道这些知识,已经被牡丹征服。就像这次来洛阳从没想过她有多少厚重的历史一样,他们来的原因只是为了看牡丹。现在看见了,就什么也顾不得了,把耳朵的精力全部灌注进了眼睛,贪婪地看起来。
“后边的旅客跟上,这只是一小部分,前边进了园子有600多亩,那里才是牡丹世界,花的海洋,会让你应接不暇,留恋不能自拔”,导游又一次催促。然而,被牡丹俘虏的游客似乎没有听到。对于他们,眼前的牡丹已经是冲击视觉的美味佳肴。也许,600亩将是一本厚厚的书,但眼前的几页是绝对舍不得随便翻过去,并仔细阅读的刊首语。
踏入一个花藤缠绕的拱门,放眼看远处,清晨的浓雾像是仙境涌动的云彩。而牡丹,就是云中怀抱的花海。随便一瞥,都是一簇锦绣;随手拨开一片浓雾,都会看到牡丹向你绽放的笑脸。此刻的心,不由得也随着雾霭飘起来,随着花朵笑起来。
园中是花的世界,花的世界花是主题。到处是花,她们绝没有接受检阅的部队那种严肃的队列,也不像山野杂草那么随意。她们是训练有素的少女,形态优美端庄,而又不失礼节地让出一条条弯曲的幽径供游人更近距离地欣赏她们,亲吻她们的芬芳,感受她们的脉搏。
导游继续介绍说,牡丹的花瓣最多可达700瓣。并且,花瓣不像其他花朵那样有着相同的花瓣,而牡丹的花瓣各有形态,每一个花瓣都是一个自由的化身,如水中摇曳的金鱼之尾,更似一团火舌,吐出取悦世人的奔放。同时又极具向心地围绕在花蕊的周围,紧凑中透出活泼。这种活泼又像是花瓣伸出婀娜的手在召唤欣赏者,她完全有能力拉动你的情绪,牵动你的心跳与之共鸣。
牡丹的叶子也与与众不同,满含热情的叶片在顶端伸出了欲望的手指,像在与游人招手,又像护卫着牡丹的卫兵。如果说牡丹是花样游泳被托举出水面的少女,那么浓郁的叶子就是水中团结的集体。它们争先恐后地伸出自己的手,组成一股凝聚的力量。这力量层层叠叠,郁郁葱葱,涌动出无限的热忱,把最美的,雍容华贵的花之美梦托举过它们头顶。
随着阳光的增强,游人多起来,密密麻麻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好像在这铺天盖地的牡丹园中,凭借游人排列出许多迷宫路线,把大片的牡丹分成一块块。每条路上的游人都可以尽情地欣赏两旁的牡丹,相不拥碍。每一个小块中间又种上冬青、碧桃,或榆叶梅,各自映衬出它们的特点。还有一部分小块中是分成了一条条小畦,每一个小畦里的品种都不同,浓绿的叶子上,开出大红、墨蓝、粉白、鹅黄的花朵,像一群戴不同颜色帽子的司仪,列队欢迎着游人。各畦有各畦的特点,所以,游人观赏,从不会有重复繁琐枯燥厌烦感,就像翻阅着一张张不同的画面。游人也像这画面中的一个组合,是这个组合中不可缺少的浓浓一点。感悟到此时,我不由得笑了,我也成了牡丹园中的一员?
妈妈的脚步慢了,当我用询问的目光回头时,看见爸爸顺着妈妈的眼睛把一朵碗大的粉色花朵拉近到妈妈跟前。那是一朵盛开的花朵,稠密的花瓣奔放着,妈妈专注的眼睛入了神。
妈妈笑了,她在花旁比划着,目光中透出审视与研究。似乎在用尺码反复度量着,要做一幅作品的安排。妈妈的目光是那么深邃、亲切,富有感情。那种目光,足以点燃灵魂的灯塔,照亮激情的跳动,启发岁月的华彩。
爸爸会意地说:“你妈从小就特别喜欢花。在你们小时候的衣服上、鞋上总要绣上一些花朵。如果再年轻十岁,肯定要把牡丹绣在身上了!”
一阵百灵般的嬉笑,一对青年男女,从花径中跳出来,请我帮着拍了一张照。妈妈这才想到照一张像。我飞快地将快门按下,把花的笑容与老年的青春梦,定格成一种时间的永恒。
忽一股浓香袭来,不觉人们都醉了,把自己溶解了,消化了沁入园子里。
- END -
街上人

官道口镇很小,却是山里人眼中的大地方。大地方人,山里人习惯称为街上人。街上人洋气儿、有范儿、条件好,山里人只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