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坡行

2020.08.07 - 来自:网络转载

沁源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岳山东麓,是晋东南、晋南、晋中交汇之地,西汉置县,初名谷远,因处沁河之源,北魏始更名沁源。

 沁源县自然生态优美。全县森林面积220万亩、天然牧坡120万亩,森林覆盖率接近60%,全省第一,是全国天然林保护重点县。

 2019年3月,沁源县曾两次发生森林火灾。第一次是3月14日发生在沁河镇南石村。当地党委政府组织两千余人扑救,七名森林消防队员被困火场,六名牺牲,一名受伤。时隔半月,王陶乡又发生一起火灾,这次大火经过七天七夜,才将明火全部扑灭,为此甚至动用了直升机。

 花坡村是沁源县的一处自然风景区,就在王陶乡。在前往花坡的路上,我们看到了大火过后的遗迹。虽经一年,但大片的松柏光秃秃的,高耸连绵的山体呈灰黑色,与没有过火地方的欲滴翠绿,形成鲜明的对比。

 死寂与生机,地狱与天堂,往往就在一线之间。

 经过一处森林防火瞭望塔,就进入了花坡自然风景区。

 先给我震撼的是一排排高大的风车,如一群白色的大鸟翱翔在白云之间。

这是正在进行中的太岳山风电项目。此地平均海拔两千多米,风大风频,非常适宜建大型风电场。该项目的运行能提供清洁可再生能源,极大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也成了花坡风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成排耸立的白色风车,起伏无垠的草甸花海,一动不动的白云,蜿蜒入云时显时隐的天路,让人联想到了张北的大草原,和祖国的大西北!文友们纷纷下车拍照留影。

驱车在起伏的天路上,就像在云间翱翔。我们终于来到了花坡村。

传说隋朝末年,唐王李世民率军路过此地,见山坡连绵,繁花似锦,万紫千红,不禁随口说道:“好一个花坡!”花坡由此而得名。

花坡村位于花坡脚下,村子不大。我们就餐在当年的供销社。供销社门口有位卖烤串的老人。听老人讲,村子最兴盛的时候是在生产队的时候,当时,村里有三个生产队,二百多口人;现在,村里仅剩二十多口,大多数人不是在县城买了房,就是搬迁镇上。

我们就餐的院子,在村里算得上是一个有规模的饭店,但也还是让我们等了一段时间,人太多了,吃饭的人一茬一茬的,总轮不上我们。

饭后,我到村里走走,没走几步就走遍了整个村庄。没有像样的街道,大多房子都已坍塌,新盖的三四座红瓦房,也是开饭馆搞民宿的。没有成片的庄稼,没有果木树种,只有无边无际的草甸草原。

此处只适合放牧,但村里也没有见到牛羊。只见从全国各地来的车,来的人。

我们驱车上了花坡。花坡海拔2500米,属山西屈指可数的典型亚高山草甸之一。草甸上花草种类达120余种,享有“天然花园”、“太岳花篮”之美誉。

下车后,读所立碑桩上的文字,才知此处为绵山一脉。绵山,我几年前去过,山如劈,峰似削,山峰上树木葱荣,似武士,似壮汉。而这里山势圆缓,如出锅的馒头,山上树很少,只是花草争奇斗妍,柔如仕女,静如处子。

难道绵山分雄雌阴阳乎?

景区内,游人如织,车如流水。但因为景区面积广大,这么多的游人打着花伞,身着不同颜色的衣服,散在花坡上,从远处望去,又像是开放在山坡的五颜六色的花朵。

 文友们成群结队地上了花坡,欢欣雀跃,拍照合影,也成了花海中舞动的一丛丛鲜花。

我一向不合群,独自一个人在远处欣赏所见风景。

我觉得此时此景最宜一二知己,或漫步花丛,寻找想不到的惊奇;或静坐草坪,观云卷云舒;与花对视,与云相语,然后双目相视,嫣然一笑,心神相知。此乐何极!

这时钢柱兄跟上来,说我们到别处去。路上,偏僻之处,有一帐篷,一红衣女子捧卷而读,一男子把酒而品。花香幽幽,白云悠悠!

我正歆羡之余,钢柱兄开口说,乐当如此!

我们到另一处无人到的草甸上。回望花坡上的文友们,他们色彩斑斓,如一簇簇繁花。看景的人,成了我们眼中的风景。

时间真快,依依不舍地离开花坡。下山时,《太行山上》的剧作者张森林老师正在花丛中采花,红的,粉的,黄的……六十多的老男人,却有十七八岁少年的“花心”!

他那样认真,那样投入,让我不禁想起那首《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直到回县城下了车,张老师还认真地捧着他采的花。

张老师的花要送给谁呢?难道他也有“同心而离居”之人?

回家后我把携一二知己到花坡赏花的想法说给爱人,没想她说:走火入魔了,小心让去年沁源的大火烧着了!

我又把对张老师的疑惑说给爱人。她反问:同心同居之人就不该送束鲜花?

我又羡慕起张老师那一对同心而处的幸福!

- END -

1,124
3

田园时光

这几天,不断梦到小时候的菜园。也许是对美好时光的依恋,也许是对简单生活的眷恋,更是对田园闲趣的向往。 小时候, […]

谢谢点赞